四大、咨询、投行、私募最全对比分析
丰厚的薪水、福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吸引着无数求职者的目光。
不管看这篇文章的你,此刻并未走入职场,
还是入行几年正在做跳槽的打算,
这篇文章旨在还原一些事实,更好的帮助你做出择业的判断。
以 Bain & co 举例来说,它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各个公司的叫法不同):1,case,也就是战略咨询的本质;2,MarketDD,这个基本就是帮助PE做的尽职调查;3,CD, Customer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司自己出钱做的对某个市场或者行业的研究,用以吸引客户向其购买 CASE 服务。
离开 research 的人基本都是往买方 fund 跳,有跳PE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跳hedge fund 做投资研究了。
应届想进入外资投行,基本的要求是四大名校或者北美香港欧洲名校,GPA 死高,英语熟练的烂掉,投行实习经历,海外交流。如果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至少要自学过CFA level1,这些是基本要求。去IBD的人要求是非常的social和有leadership,要一眼看去就是个成功人士;去 S&T 的人要求很精明和时刻充满精力,能煲长时间的电话粥。去 research 的人一般是要能写一些东西和做一些模型;去 private banking 的人一般最好自己能拉来一些客户,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要及其成熟和有魅力,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愿意和你交流。
本土投行给应届生的pay一般来说集中在月薪 5K-2W 这个区间。中信高一些,其他一般都在 1W 以下了。博士去做研究员的不算。本土投行对应届生的各项要求都比外资投行低一些,但是由于是本土投行的原因,有时候在一些岗位上喜欢设置学历的坎儿,尤其是研究部。
当然,不同的PE ,它们的投资理念也不同。有些PE是投资于目标公司的前景和它的管理团队,所以在锁定目标公司管理团队的情况下,对投资公司的日常运营不做过多的干涉;但是有些情况下,作为大股东的一些 PE 会对目标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PE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PE 多了一个赚快钱的渠道,就是投资即将上市的公司,然后在其上市后锁定期过了之后迅速套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pre-IPO 项目。大家也许知道,国内很多本土的人民币 PE 基金都是“背影深厚”的。各路X二代神仙发现了 pre-IPO 能带来的高额回报后,都纷纷将魔爪伸向这些待上市公司。很多PE能够在 IPO 一年前,甚至 IPO 一个月前强势进入目标公司,然后待其上市后套现离场。这里只是指明现在国内 PE 的一个发展现状,虽然是个不健康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