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美国大学历练了几年的我,再回想起当初的印象,觉得虽然有可取之处,也不免太浅薄片面。那么,真正的美国大学生活——尤其是最为新鲜刺激的第一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美国大学印象
学业、社交和睡眠的选择题
初入大学时,每个人都面临的是全新的开始:空白的成绩单、空白的社交圈、空白的活动经历,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把每一项都做得尽善尽美。于是你会看到,在开学的前几个星期里,在坐满了新生的入门级课程上,发言往往是最踊跃的——不少大一新生都卯足了劲儿,想要在学业上一展宏图。也是在那几个星期里,白天的校园里充满了无数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嗨,我是凯瑟琳,来自新泽西!”“哦,我也是新泽西的,我叫乔西,很高兴认识你!”任何时间和地点,课堂前、午饭后,教室、食堂、校车上,这样的对话都在发生着——哪怕你在这段时间内加上的几百个脸书好友,在过了几个月后,还在说话的也只有十个不到。
大部分新生都急着想加入学校的社团,早就在好几个感兴趣的社团名单上登了记,苦恼着今天是去哪个社团的宣讲会。而在周末的夜晚,每个新生宿舍都洋溢着派对的气氛,大家成群结队地涌入高年级宿舍,想要以自己最酷的一面来认识更多的同级和高年级学生。
美国大学印象
他,她,TA们的故事
大一伊始,我坐在食堂的一个挤满了人的卡座里,匆忙间和身边的好几个人做了自我介绍,也认识了住在我楼下的好几个美国男生。过了几天,却得知其中的一个已经在记录上被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未成年饮酒。
在美国,虽然合法的饮酒年龄是21岁,但大学校园里的酒精派对早已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高年级的同学,要么慢慢学会节制,要么满了合法年龄,因而转向校外;而一般只有大一新生才会在逃脱父母枷锁的激动心情中,在学校里过度狂欢以至于被校警记过。听到这个消息,我猛然想起前几天宿舍楼下响起的警笛声——想必是为了这个同学而来了。
当有些人在大学的自由里尽情欢乐,甚至迷失了自我时,也有些人选择要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我大一时的室友,一个来自巴拉圭的姑娘,立志成为一个医生,想要考上美国的医学院。本以为她来自热情奔放的南美洲,会是周末派对的常客,没想到却是我错了。每次我回到宿舍,都看到室友坐在书桌前学习,或者是准备下一次的考试,哪怕是周末也如此。感恩节大家都计划着回家或者是出游,我随口一问她的计划,她竟笑着说:“这两天学校人少,我看我就留在这儿准备期末考试吧!”
如果说之前那个美国男生是为了派对上的社交而牺牲了学业,那我的室友就一定是为了学习而牺牲社交的典型了。如今上了大三,我和她的联系变少了,但还是能常在图书馆看到她,想必她还在为了自己的医生梦而奋斗。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学业和社交的二选一。丹是商学院的学生,拿着奖学金,成绩优异。他加入的社团和担任的职位可谓数不胜数,从计算机助教到清唱团,每一个都有声有色。不仅如此,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个有趣的家伙——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在派对上也如此。没错,丹就是那个既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也能在周末大肆开怀地和一群哥们儿厮混的人。你永远不知道这种人什么时候有空休息——他们永远都很忙,白天你看到他,他在精力充沛地赶下一个小组作业,晚上他又在某一个社团派对上神采奕奕地讲笑话,逗笑了一屋的人。
美国大学印象
迷茫的必经之路
让已经大三的我来看,我的回答是:是的。我与许多人——许多和我同级的人,也有许多比我大得多的人——都聊起过大一。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大一非常迷茫,也有很多不快乐、甚至是痛苦的时刻。而我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别人都早有选择,认为自己是唯一迷茫和痛苦的那一个。但好在,我们现在都非常快乐,也非常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
对我来说,美国大学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给了你很多选择。在这么多选择面前,大一的新生们便要为自由付出代价:你需要权衡好利弊,要不断探索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上限和下限在哪里。
这个过程可谓既有苦涩,也有甘甜。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寻找方向和平衡的关键时期,没有人是真正坚强的,每个人都在犹疑中摸索,在虚张声势中变得坚定。所以,只有一条建议给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们:别为自己的迷茫而担心——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就好好享受多姿多彩的大一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