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申请人数持续攀升
美本名校录取门槛一提再提
SAT1450+、TOEFL110+…
从领先优势沦为必备条件
普通课外活动申请竞争力持续走低
录取学生的平均GPA达3.9+
排名前10%已然普及
如何选取适合孩子的高含金量国际竞赛 ?
下面分享一段来自2020录取中斩获了十几枚offer的Z同学和她的录取故事。
Z 同学
Z 同学个人自述
我从小就喜欢商科,在我的初中时代,我就曾幻想自己未来的创业之路,开一家怎样的公司公司。一直到现在,这种想法都未曾改变;
因为商科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所以我一直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沉浸在其中,便发现了数学的魅力。一开始是那种做出题目的成就感,那种只有我能做出来同学们都做不出来的优越感。后来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的快感。
现在是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知识,最后却总能神奇地自圆其说,得到与现实世界相符合的结论的完满感。尤其是从简单的数数一步步抽象,形成公理化的语言,运用逻辑推理,将各种看似显然的事情用表达式表述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所以老师推荐我和另外几个数学比较好的同学参加了AMC数学竞赛,滑铁卢Fryer, Galois, Hypatia数学竞赛和滑铁卢Pascal, Cayley, Fermat数学竞赛。并在这比赛中我取得了全球Top 5%的成绩。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AMC竞赛,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比赛,有很多在数学领域有特长的小伙伴参加了这个比赛。在参赛过程中,我还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会为了一道数学题争执到面红耳赤,我们也会互相分享不同思路不同解法,在比赛结束后,我们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参加AMC比赛对我的学科知识也有所提升,竞赛毕竟是比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难度高上一级的。我在学校时,就是数学学科的佼佼者,参赛时,我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但是这个比赛同时又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数学这个学科上的浅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这也是我后来更数学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的原因。所以说,学科知识和竞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迈进其中,便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在2020申请中,我一共拿到了17枚Offers,这一阵Offers雨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和所有申请生一样,我也曾幻想过,如果我被很美国名校录取了我还如何选择就读的学校。不过当着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我还是就久久难以平复心情,我为自己曾经付出的那么多努力而感到骄傲。
事后我分析自己成功录取的原因,我发现在今年的申请季中,申请名校的学生标化成绩都很棒,而我的标化成绩在这些优秀的学生里面只是平平无奇。我认为,我能在几千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就是我的获奖经历为我加了分。
大多数人觉得申请商科就一定只能参加商赛相关活动或者竞赛,我也参加了FBLA的美国总决赛并在两年后以FBLA广东区域赛主办方的身份参与比赛。但我觉得作为商科学生,参加商赛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正是因为我的与众不同的数学竞赛经历,让招生官看出我的能力从而获得了招生官的青睐。
总的来说,参加AMC真的是一项不错的经历,推荐学弟学妹们去尝试一下AMC或者同类型的竞赛。
为什么要参加竞赛?
竞赛对留学申请到底有没有作用呢?
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其实很多托福高分、SAT接近满分甚至达到满分的学生被名校拒绝。耶鲁的招生网页这样写道:虽然他们收到的75%的申请者在学术上都是满足要求的,但是被录取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
所以,海外名校申请,活动的背景对录取影响同样重要。美国高中生通常会在文体类、艺术类和学术类的活动中选择一项或是多项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并投入长时间的精力来展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潜力和特长。在这一过程中,参加相关的比赛活动就成了大学直接检验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
中国学生,也可以参加美国高中生参与的国际竞赛,从中国区的预选赛开始积极投入,如果能入围国际竞赛,在申请时体现的含金量和认可度就会非常高。
想要和Z同学一样有一次数学竞赛的经历吗?
2020由于疫情原因AMC比赛已取消
滑铁卢竞赛可能取消
所以小林推荐大家参加同类型的
2020DMM大赛
咨询/报名DMM班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