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你是否也会为收到美国大学的say hi邮件而兴奋不已,欢欣雀跃!
十分残忍的告诉你,
你只是这封群发邮件的其中之一而已。
很多情况下,申请者都会对美国大学的一些行动或一些话语产生过分的解读,自己YY出一部电视剧。
因此,搞清楚学校发布的言论的本真意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申请学校过程中,要更加专注和带有批判性地倾听。
这里我们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信息误读:
学生们听到的是:“我有10%的机会被录取”
因为录取中有很多不公平待遇,例如,你跟某人的成绩、条件是一样的,但是他的父母曾是这所大学毕业的,那么在只能录取一人的情况下,你就是出局的那一位。
除此之外,地区间或不同专业会造成录取率差异,所以在咨询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聆听,千万不要马马虎虎的自动忽略掉一些重要信息。
学生们听到的是:“我不够好,我的顾问都不相信我。”
但是顾问需要你增加选校名单的时候,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你可能感觉自己不够优秀,这会让你泄气,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
申请美国大学,遵循的原则是越早越好,一旦你申请的某学校某专业名额已满,即便你再优秀,他们也是不会录取你的,只会劝你明年再来。
所以说,增加选校名单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选择的机会。
学生们听到的是:“我需要在高中参加所有的AP和荣誉课程。”
招生官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数数AP课程的数量,同时也没有一种神奇的荣誉课程或AP、IB课程来保证你能被录取。招生官对学生们的评价是在他们所在高中和提交材料的范围内进行的。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推行他们自己的高级课程来代替AP和IB课程。
所以不必全部学完,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及你申请学校的高级课程。
学生们听到的是:“总有一所学校是完美的。”
没有最完美的大学,及时你非常优秀,这也是不存在的,建议去找一个资源、项目、灵活性和文化都与你预期的相匹配的大学。
一些比较好的大学并不一定适合你,例如,相比于哈佛,你更适合麻省理工,那么你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学生们听到的是:“尽管大学的SAT平均分是1500分,而我只得了1300分,但我仍然有机会被录取。”
录取报告和信息记录里可能表明考试并不代表一切,但对于大多数申请者来说,低分绝对会影响竞争力。
所以,别做梦了!如果你的标准化成绩低于平均水平,那么你需要调整你的期待,特别是如果你的GPA、课程、课外活动和写作能力都不处于那所大学申请者的前10%里。
因为这是建立在标准化成绩同等的情况下,招生官不想因为资源和背景得分较低就放弃那些潜在的申请者。
学生们听到的是:“这所学校一定很有声望。我应该去那里。”
还有的学校排名虽好,但专业排名不好,你又该如何选择呢?
排名不是绝对的,即便是常春藤院校,也有不足之处,而你需要考虑的是你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样的教学以及想要去哪个城市等等,而不是被一个排名所左右。
学生们听到的是:“如果我没有担任一个部门的主席或一个小组的队长,我就完蛋了!”
尽管这些都是展现主动性和管理同事能力的方式,但领导力并不局限于高调、外向和口头的管理。这个学生在他的队友们回家后,安静地把车打扫干净,或者是那个为失败者伸出援手的年轻人同样是领导者。通常,不需要认可的行为是塑造良好社区的最佳品质和意愿的最佳指标。
大学希望看到实际影响力。有时这是可以量化的,可以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文书里,有时可能只是在申请材料中提及。但是招生官可以通过自己敏锐和细致的观察,来感受到你的申请材料里的领导力。
学生们听到的是:“我拿到了奖学金。 我应该去那里,因为他们需要我。”
这被称为“鸡尾酒奖学金”,这会让人自负,他给了让家庭吹嘘这个奖项的机会,但这也会影响正常的决策。 通常家庭会选择提供“奖学金”的学校而不是另一所学校,即使两所学校最终成本相当或者后者更低。
学生们听到的是:“我需要找到一件我真正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在确定他们独特追求的时候应该觉得压力重重。激情是如此的宝贵,且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狭隘的个人成长过程。